时光撰稿人 | 巡山小妖
今年暑期档激战正酣,有包括《白蛇:缘起》《伞少女》《落凡尘》《二郎神之深海蛟龙》等多部充满国风之美的动画,即将登上大银幕。
25年前的夏天,有一部美影厂的经典动画大作,让很多观众至今难忘。
今天的【老片新看】,时光君想聊聊这部上映于1999年7月的《宝莲灯》,它凝结了老一辈艺术家的智慧和严谨的创作精神,是国产动画的辉煌巅峰。
《宝莲灯》
1990年代初,在美国和日本动漫潮流裹挟的大流下,曾经的“国漫之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展开探索市场经济的艰难道路。
宝莲灯的故事取自民间神话传说《劈山救母》,不同于美影厂的前几部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要么是石头蹦出来的猴子,要么是灵珠转世的神仙设定。
到了《宝莲灯》,主角成了一位虽然有一半仙界血统,但实际并没有什么神力的普通孩子,想学打架孙悟空还不教,一路上遇遍艰难险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孙悟空教给沉香的做人信条,而当年受这部影片影响的小观众们也从中学到了独立、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做人品格。
影片投资超1200万,总共绘制逾15万幅画面,全片镜头2000多个,人物近50个、再加上全明星的配音阵容和至今听起来仍不过时的配乐,让观众看到了《宝莲灯》的实力与真诚。
当年在票房上,《宝莲灯》打败了来自迪士尼的《花木兰》年度票房亚军,仅次于冯小刚《不见不散》。
彼时,自1983年的《天书奇谭》后,银幕上已十几年再未出现过令人振奋的国产动画长片,那一度为国产动画在世界赢得了无上荣誉、充满古典意味的民族美术风格在《宝莲灯》中得以保留。
《宝莲灯》的出现成了当时国产动画最亮的一道光,重振了国人的信心。
美影厂的重新崛起
90年代,美国和日本动漫产品已经悄然登陆内地,生于80、90年代的小观众们口味开始变得更加挑剔,也更倾向于更活泼搞笑,风格百变的动画风格。
而此时的上海美术制片厂在出品了《葫芦兄弟》后,就再也没有一部可以让观众记得住的作品。
《葫芦兄弟》出品于1986年
而本应奋起直追的美影厂却陷入了困境——体制改革导致美影厂失去了国家拨款统购统销的“福利”,自负盈亏的美影厂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搅动下,流失了一大批优秀的原画师。
因为,选择去给大洋彼岸的动画做代工可以赚得更多。
1995年前后,迪士尼《狮子王》《玩具总动员》席卷中国,此时,上海电视台与美影厂也完成了合并,培养的新人也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各方面缓过来的美影厂在《狮子王》刺激下,终于决定要重振往日辉煌。
彼时,距离新中国诞生50周年还有4年,这也正好是一部动画长片制作需要的周期。《宝莲灯》就这么作为美影厂“献礼片”提上了日程。
影片启用了美影厂最顶尖的老艺术家保驾护航——由参与制作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的一级动画设计师常光希担任导演,著名电影导演吴贻弓任艺术顾问,著名作曲家金复载任音乐总监。
常光希在执导《宝莲灯》前已经在美影厂做了将近40年的原画师,诞生自1979年《哪吒闹海》,那场国产电影最悲怆的一幕——哪吒自刎即出自常光希之手。
为了不丧失美影厂动画独有的中国文化精神,在开始制作前,常光希特地去了西安博物馆、敦煌等地采风。
于是我们也不难看到,在影片背景中,有许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子,天宫里青铜器、编钟等都源自古代文物。
考虑市场因素、与国际接轨已成为必然,在人物形象设计上,常光希和团队借鉴了更加符合当时观众审美的美国动画风格,如在沉香的小伙伴小猴,和一些动物的形象的塑造上。
常光希《宝莲灯》观众分享会中提到,“我们想把中国精神放在‘宝莲灯’里,同时考虑当代观众的口味已经在日漫和迪士尼熏陶下变了,他们要求高了,我们也应该对现在观众有交代。”
与此同时,沉寂期的几年,美影厂为《宝莲灯》培养出了足够优秀的年轻生力军。时年20岁出头的美影厂铁杆粉丝张振晖,就是其中一员。
1992年,在报纸上看到美影厂招新广告的张振晖,“幸运”地成了美影厂动画培训班的学员。经过几年学习的实践后,他出现在了《宝莲灯》的动画组。
“在原画组和动画组中,年轻人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当年在宝莲灯剧组担任“修形师”的张振晖向时光君回忆到。
于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当年的《宝莲灯》在动作和画风上会看起来那么“潮”了。
“不同于现在都是在电脑上完成,《宝莲灯》是最后一部手工绘制的动画电影”,张振晖回忆,“《宝莲灯》的勾形、上色、都是纯手工,非常耗时间和人力成本。”
尽管现在再看那些画面不如如今的国产动漫华丽,背景也是缥缈的若隐若现、不像国际流行的动画那样有着强烈明暗对比。
但恰恰因此,从《宝莲灯》中还能寻得美影厂独具特色、充满中国意境的风格气息。
接轨国际的前期配音
《宝莲灯》启用了一整套与以往不同的运作方法。
在开始制作前,美影厂就定下了不管是在技术还是艺术上,都必须要和国际接轨的基本路线。
在制作中,剧组将每一道工序都细化分工,采用了国际上惯用的先期配音配乐,以及 杜比SRD六声道全数码声录音技术、电脑三维特技等最新技术。
这在当时的中国动画史乃至真人电影史上均是首次。
一边是纯手工,一边是科技辅助。处于新旧技术交替时代的宝莲灯无疑是带领中国动画迈出了技术探索的一步。
电脑三维特技用在了开头沉香父母相会的那段画面,镜头转换带来的空间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张振晖表示,“这段画面制作起来非常复杂,三维的镜头场景,加上二维的背景动画,镜头变换的时候要一帧帧去校对,当时请了香港的动画特效制作公司帮助完成了这段画面。”
此外,美影厂邀请了一批大咖包括姜文、陈佩斯、宁静、徐帆、梁天、朱时茂等实力演员为影片进行了先期配音。
在当时,“先期配音很难,因为演员看不到画面”,常光希导演在接受媒体采访说道。演员们只能拿着导演提供的分镜本和台词加上自己的想象来塑造人物。
不过,这对后期原画创作提供了巨大支持。
对此振晖深有体会,“演员对白里的一些情绪,表演的情绪在里面,根据演员的情绪声音去判断和设计他们人物的一些表情动作,还有夸张的肢体语言这种,做起来就更加有参考性,依据更充足。”
这样不管是在口型还是性格特点上,动画人物都与演员本人的演绎有了最高度的贴合。
有意思的是,姜文在看了“二郎神”的分镜台